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不是 根据《民法典》规定,当被监护人取得或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监护关系终止。当孩子到达十八岁时,就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
孩子到达十八岁父母不是监护人 根据《民法典》规定,当被监护人取得或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监护关系终止。当孩子到达十八岁时,就是完全民事行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监护人不必须是孩子的父母,如果未成年人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可以交由其他有监护能力的人监护。 2、其他监护人可以是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一般成年之后父母就不再是监护人,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1、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亲属; (5)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2、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母亲死亡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监护能力,母亲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严重侵犯儿童权益、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实施,会导致儿童监护人不是母亲。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5人已浏览
186人已浏览
275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