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侵犯商标专用权受到三方面的处罚: 引发权利人诉讼,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导致权利人投诉或主管部门行政查处承担行政罚款、拘留、查封扣押侵权产品的损...
1、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会受到以下处罚:民事上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行政上导致权利人投诉或主管部门行政查处承担行政罚款、拘留、查封扣押侵权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会受到以下处罚:民事上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行政上导致权利人投诉或主管部门行政查处承担行政罚款、拘留、查封扣押侵权产品的损失,严重的可能涉及商标相关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二条将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使用的,或者使用未注册商标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一条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及《商标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这里的“使用”指的是任何将商标与商品相联系的行为,主要是通过印制、压模、喷涂等方式直接在商品上显现商标或者是将显现商标的物品附着在商品上,前者如无包装肥皂上的商标,后者如大多数商品包装上的商标。此外,将商标在商业文书、商业广告中使用也属于商标的使用。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作为商品经销者,其经销的可以是单一商品,也可以是成千上万种商品,经销者无法掌握每一种商品的商标注册情况,也不可能分辨所有经营商品的真伪。因此,法律在规定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为侵犯注册商标的行为的同时,为保护正当经营者的合法利益,法律对商品销售者的侵权责任进行了特别规定,即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不能证明该商品的合法来源或是出于故意,即明知销售的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伪造是指在注册人不知道、也未授权的情况下,通过抄袭摹仿方式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擅自制造一般是指制造商标标识者与该商标注册人存在商标使用许可关系或者委托印制商标标识关系,但在该商标注册人授权以外制造商标标识的行为。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此项行为通常被称为“反向假冒”,其危害性在于妨碍他人对注册商标的使用。五、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根据有关部门的解释,“误导公众”并不是要求发生实际的误认,只要其使用方式有可能造成误认就构成了侵权。六、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此项行为的前提是行为人存在主观的故意,否则将不构成侵权行为。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此项行为并没有确切的外延,实际上是对执法者的授权。有了该项授权,执法者就可以制裁那些上述行为之外的商标侵权行为,以防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
要看侵权专用权的种类与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法律责任。新的商标法中有的,在这里列举两条吧; 1、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3、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4、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6人已浏览
332人已浏览
291人已浏览
9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