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行政拘留是指法定行政机关(特指公安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时间内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办案机关提出拘留意见,报系统内部法制部门(室...
(一)调查 进行行政拘留的处罚执行之前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注明有关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和拘留的理由,呈报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查批准,签发拘留证。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检察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再送达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
治安处罚执行程序:1。公安机关作出治安拘留处罚决定并告知被拘留人后,被拘留人不申请复议的,应当限制其在24小时内到指定的拘留所受到处罚,并将《执行拘留通知书》交付给被拘留人。2、被裁定拘留人或者其家属能够找到担保人或者按规定缴纳保证金的,应当在上诉和诉讼期间暂停执行原裁决。当裁决被撤销或开始执行时,保证金将按规定退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三条对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第一百零四条被罚款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一)被处50元以下罚款,被处罚人对罚款无异议的;(二)在偏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被处罚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实困难,被处罚人提出的;(三)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事后不当场收缴难以执行的。
行政拘留作为公安机关在侦查活动中的紧急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临时强制措施,在适用时必须遵守下列法律程序: 1、公安机关在执行拘留时,必须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证。拘留证是公安机关执行拘留的凭证。拘留证应当写明被拘留人的姓名、案由等,并盖有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印章。对抗拒拘留的人,执行拘留的人员可以采取适当的强制方法,必要时可使用戒具。 2、公安机关拘留人以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3、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综上所述,派出所办理一般治安案件,会对当事人拘留,期限最长是15天。派出所对当事人拘留后,1天之内通知到家属。等拘留期限已满,家属可以到拘留所接人,也不可以不去,拘留所会办理解除拘留手续。在拘留期间,家属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3人已浏览
2,718人已浏览
216人已浏览
35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