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收藏结婚证离婚证

2021-01-27
王文君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张折叠起来的红纸,把它平铺在桌上,足足占了电脑桌一样大的位置。   红纸上写着“鸳鸯礼书”字样,还有生辰八字以及一些喜庆吉祥的图案。正常形态下,它是折叠成普通报纸的一半大,可以像书一样翻看的。   “知道吗,这可是一百多年前的结婚证。”王文君轻轻地抚着上面的折痕,说。   这张民国时期的鸳鸯礼书,严格说来,是一封订亲文书,在当时同时起到了结婚证的作用,有不少人就凭了这么份礼书,组成家庭,开始了新生活。   这样难得一见的珍贵典藏,在台州路桥人王文君的家里,并不算特别稀奇。从4年前迷上收藏结婚证起,他已经淘得了一百多张不同时期的结婚证,最早的是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的,最近的则是1989年的。   “每一纸婚书,可以说,都记载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岁月的沧桑变迁,都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头的东西,太耐人寻味了。”也正因为如此,王文君深深地迷上了它。   样式多种多样   基调却永远是吉祥的红色   每一张结婚证,都留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清朝的结婚证是五花八门,写了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八字。   民国时期的婚书大多用的是红纸墨书,写有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姓名、祖宗三代名号及生辰八字,联姻体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建国初期的结婚证,形状改为“奖状式”,四周由石榴、稻穗、白鸽等精美的图案组成,体现了男女平等、自由婚姻。   而文革时期的结婚证,最为明显的是标语和革命口号,如“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为人民服务”,结婚证四周的镶边也由以前的鸳鸯图案改成了红五星和向日葵。   改革开放后,结婚证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简单实用。   与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变化有所不同的是,结婚证的颜色始终没有太多变化,都是以红色为基调,只是不同时期,使用的红色也不一样,有紫红、大红、淡红、玫瑰红等色调。   不同时期的结婚证   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的变迁   从结婚证款式、内容的变化,能够读出社会的变迁。   比如,在封建社会,地位高身份显赫的人,结婚用的就是皇榜式的结婚证书。同一时期,结婚证的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好一点的还用上了精美的绢绣。而根据不同的地域,绢绣也有苏绣、蜀绣等类别。   在一张民国年间的徽派结婚证上,按照阴阳论,分别用“乾”、“坤”代表男女双方,注明生辰八字,其他信息很少。同时期的结婚证,有的连新郎新娘的名字都看不到,说明当时的婚姻还是父母包办的居多。那时候的结婚证,四周都画满了鸳鸯等吉祥的图案,好像一张漂亮的工笔画。   民国时期西风东渐,结婚证书格式大同小异,都比较花哨,并且可以从书店买到。买回后填写好,再交政府部门贴上印花税票,公证。   建国初期,提倡自由恋爱,打破包办婚姻,所以当时的结婚证上除了结婚男女双方的信息,还必须有乡镇领导的亲笔签名,以期对某些尚有封建残余思想的父母起到震慑作用。   王文君所收藏的这些结婚证,早期的版本十分杂乱,清朝时有些省份,不同的县版本也不相同。越接近现代,样式越相似,2004年新版结婚证,无论尺寸还是样式,都做到了全国统一。      结婚离婚越来越简便   人们对幸福的要求却更多了   王文君还收藏了七八张离婚协议,在他眼中,这些离婚协议跟结婚证一样有意思,不但反映了时代特征,还反映了各个时期生活资料的多寡。   比如1959年的一张离婚协议,男方分给女方的财产是一只手电筒、一双袜子和五天的工分,还特别注明照顾了女方。 1982年的一张离婚协议上,已经能各分几百元钱了,说明小家庭已经能有些少量的积蓄。   而现在的人离婚,很多都要讨论如何分房子和存款,显得更加理性和清晰。   “结婚、离婚的程序是越来越简便了,可人们对幸福的要求却一点没有打折,反而更注重婚姻生活的内涵。”王文君很有感触地说。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八条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