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妨碍清算罪审判

2024-11-29
妨害清算罪认定 (一) 本罪与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界限 妨害清算罪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在主观上都有故意,在客观上都存在虚伪记载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的行为,但它们之间存在本质区别: 1. 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正在进行清算的公司、企业,是单位犯罪,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主体是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自然人犯罪。 2. 侵犯的客体不同。本罪侵犯的是公司、企业清算制度及债权人和其他人的合法权益,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所侵犯的是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及股东和其他人的利益。 3. 客观方面不同,首先两罪的时间要件不同。本罪只发生在公司、企业清算期间,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则发生在公司正常运作期间。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本罪表现为隐匿财产、虚伪记载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则主要表现为编制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4. 犯罪目的不同。本罪行为人的目的是逃避公司、企业债务,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则是欺骗股东和社会公众,骗取他们的投资。 (二) 本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本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主要在于: 1. 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正在进行清算的公司、企业,是单位犯罪,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的人员,包括董事、监事、经理及一般工作人员均可成为犯罪主体,是自然人犯罪。 2. 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本罪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公司、企业债务,而职务侵占罪的目的则是为了非法占有公司财产。 3. 侵犯的客体不同。本罪侵犯的是公司、企业清算制度和债权人及其他人的利益,而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财产权及股东的利益。 4. 客观方面不同。本罪表现为在公司、企业清算期间,隐匿财产、在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上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及其他人利益的行为。而职务侵占罪则表现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