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协议离婚不成,任何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2、第三十二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1、离婚的男女双方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处提出申请。 2、经过离婚冷静期。 3、双方当事人填写《申请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违反了一夫一妻的原则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二)相对无效的婚姻 1、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该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2、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由于婚姻年龄会随着双方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达到法定婚龄,在这种情况下,该婚姻就变成了有效婚姻。 三、诉讼确认婚姻无效请求权的行使 (一)享有婚姻无效请求权的主体 有权申请婚姻无效的主题包括婚姻当事人,即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男女双方,以及利害关系人。其中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因情而异。 1、以重婚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 2、以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 3、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 4、以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与患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二)行使婚姻无效请求权的期限 1、无效婚姻双方当事人都没有死亡,随时可以提起诉讼。 2、一方或双方死亡的,必须在无效婚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死亡后的一年内提出。 四、可撤销婚姻的解除方式 (一)行政方式 1、时间条件: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当事人自结婚登记之日起1年内,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1年内向婚姻登记机关请求撤销婚姻。 2、需要提交的材料 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能够证明受胁迫而结婚的证明材料 3、婚姻双方不具有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的问题 (二)诉讼途径 (三)注意事项 1、胁迫指行为人给另一方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与其结婚。 2、享有撤销权的主体 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本人 3、1年属于除斥期间,不能变更。
夫妻感情破裂并且不能够协议离婚的,当事人需要去人民法院起诉离婚,起诉离婚的程序如下: 第一、搜集证据。离婚主要就三个问题展开: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债务、子女抚养问题。所以要搜集这三方面的证据材料,调查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争取孩子抚养权的需要证明自己有能力抚养孩子的证据 第二、立案。立案要准备以下材料:身份证复印件两份(一份给被告,一份法院留存);结婚证原件和复印件2份(法院需要看一下原件留存复印件,有的地方法院会保留原件,比如石家庄市的郊县赞皇、栾城等); 第三、开庭。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接到起诉后,开始诉讼程序,到做出判决前所作的一切调查工作的总和。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分为审理前的准备、调解、开庭审理三个阶段:①审理前的准备。人民法院在收到离婚诉讼后,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在立案后的5日内将诉讼状副本送达给被告,被告在收到诉讼状副本的15日内应提出答辩状;审判人员审阅诉讼材料,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更换不符合起诉或应诉条件的当事人,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②调解。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后,首先应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使当事人消除分歧,互相谅解,从而达成离婚或和好的协议。达成和好协议的,人民法院将协议记录存卷,一般不发给调解书;达成离婚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③开庭审理。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开庭日期。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审判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是否回避;之后,开始法庭调查,询问当事人和当事人陈述;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询问证人,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询问鉴定人,宣读鉴定结论;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勘验笔录。尔后,开始法庭辩论,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双方互相辩论。 第四、判决。根据庭审情况,应当再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后,即行宣判。人民法院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十日内进行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即发判决书。离婚案件的一审程序结束。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进行二审诉讼程序。如果当事人在判决后15日之内未上诉那么判决生效,一审结束。一审判决不予离婚的案件原告无新的事实和理由6个月内不得再次起诉,这相当于给了双方一个冷静期。
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时,原告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5人已浏览
169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