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法院审理案件,作出的判决,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上诉期内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对一审案件全面审理,对一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认定事实...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决:不服判决可以在规定的上诉期限内提起上诉。过了上诉期的可以申诉。 《民诉法》规定的上诉期: 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中级人民法院是第一审,不服判决裁定的可以上诉,如是二审则不能上诉。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当事人对二审判决或裁定不服不能再提起上诉。这正是我国两审终审制的体现。两审终审制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即使不服也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提出抗诉。也就是说,地方各级法院对于按照审判管辖权的规定对由它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做出判决或裁定以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若同级的检察院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抗诉。上一级法院有权受理针对下一级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的上诉或抗诉,有权经过对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改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这时,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裁定,就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首先确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的是一审案件还是二审案件: 如是一审案件,可以上诉。 如是二审案件,不能再上诉。 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 1.一审案件可以上诉: 我国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除了最高院的一审判决为终审判决不能上诉外,其他地方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均不作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服地方法院(包括地方中院、高院)一审判决或裁定的,均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由二审法院审查案件卷宗,确定是否维持原判或者发回重审或者改判。 2.二审案件不能再上诉: 如提起上诉后,当事人对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不服的,不能再提起上诉。 3.对已经终审判决,案件就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服的称之为“申诉”,不是上诉,根据我国诉讼法的规定,案件被告两审终审制。 如果是民事、经济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第一百八十二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 如果是刑事案件,就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出申诉。期限同是两年。 如果是行政案件,就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出申诉。期限同是两年。
按法律规定,不送达家属的。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17人已浏览
420人已浏览
490人已浏览
26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