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不是。 2、报警后,要经过初步的调查或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
1、不是。 2、报警后,要经过初步的调查或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不是。 2、报警后,要经过初步的调查或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一般在七天内决定是否立案。它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例来确定和处理,这取决于案例的复杂性。如果你想立案,可以向警察局询问。 1、根据新修订的“中国刑事诉讼法”第110条: 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 如果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很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则不会提起诉讼,并将告知被告不提起诉讼的理由。换句话说,如果案件未提交,公安机关应通知您。 2、根据《公安机关刑事案件处理程序规定》和《公安机关经济犯罪处理若干规定》,规定了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检举、自首的刑事案件的审查备案期限。 在正常情况下,应在七天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的期限可以延长到三十日。经地(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的期限可以延长到六十天。
1、审查内容。 接受案件或者发现犯罪线索后,应当立即审查以下内容: (1)是否有犯罪事实; (2)是否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3)是否符合案件管辖规定,即是否属于本单位管辖。 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除审查以上内容外,还应当审查是否随案移送了以下材料: (1)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2)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3)涉案物品清单; (4)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意见; (5)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2、初查。对案件事实或者线索不明,应当进行初查的,经办案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或者其他文书上批示同意,可以进行询问、查询、勘验、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 3、审查期限。 (1)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自接受案件之日起三日内,依法审查并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2)接受涉嫌经济犯罪线索的报案、控告、举报、自首后,应当在七日内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重大、复杂线索,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三十日;特别重大、复杂线索,经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六十日。 (3)对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需要建立专案开展侦察的案件,立案审查期限按照专案侦察的有关规定执行。 (4)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或者书面通知立案的,应当在指定期限内立案侦查。 (5)对接受的其他案件,应当及时进行审查,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报案、控告、举报人在立案审查期间查询立案情况的,应当及时回复。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2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747人已浏览
57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