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知道车辆有划痕,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也属于逃跑行为。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
不知情的剐蹭是否算逃逸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定之后确定,一般不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汽车剐蹭后离开算是肇事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停车事故发生后离开现场,是否构成交通事故逃逸,取决于停车位置,如果在住宅小区,不构成交通事故逃逸。《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一)交通事故逃逸是指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2)深入调查是指以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延伸调查,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从源头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3)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是指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之日起三日内,当事人未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重新检验、鉴定、鉴定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鉴定意见。(4)外国人是指没有中国国籍的人。本规定所称一日、二日、三日、五日、十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节假日。(6)本规定所称上述和下述包括本数。(七)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八)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别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九)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相当于同级别的公安机关。《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
计算。即使只是轻微的摩擦,如果发生事故后逃跑,也是事故逃跑。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处以15日以下拘留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63人已浏览
688人已浏览
1,719人已浏览
1,1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