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且有逃逸情节,是不能判处缓刑的。肇事方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
交通肇事罪缓刑条件如下: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根据...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所谓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4)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5)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6)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7)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8)严重超载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犯交通肇事罪的,交通肇事逃逸可以判缓吗,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数)。所以,是否适用缓刑要看最终的量刑。
缓刑适用条件(一)所犯罪行属非恶性犯罪,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过失犯罪的;②犯罪后有自首、立功表现的;③从犯、协从犯,犯罪情节轻微的;④未成年人或者精神障碍的;⑤赔偿被害者的损失或者被害人请求免予处分的;⑥属初犯、偶犯,因判刑失业,家属无人抚养,陷于失学,受馁状态的;(三)未受过刑罚处罚,未因同种行为受过劳动教养或者三次以上治安处罚的
此外,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仅破坏了交通事故的现场,往往还会使在交通肇事中受伤的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护而出现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可以说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如果适用缓刑并不利于打击和遏制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而且,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表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大都不符合适用缓刑的“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定条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8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114人已浏览
9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