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只要当事人实行了犯罪,但因其它的原因而未得逞,那么就可以认定为未遂犯,在处罚时就会参照既遂犯的处罚结果给予从轻或者是减轻...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刑事责任是: 1、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刑事责任是: 1、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九十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和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是否“事出有因”来判断是否随意,亦即,如果事出有因,就不是随意;如果事出无因,就是随意。但是,任何故意犯罪行为都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换言之,任何故意犯罪行为都有其产生的主观原因或动机。所谓事出有因,是指一般人可以按照犯罪人的理性“理解”、“接受”的原因;而事出无因,则是基于犯罪人的理性也难以“理解”、“接受”的原因。但是,殴打行为是否随意,并不是一种纯主观的判断,而是基于客观事实作出的判断。客观上殴打的次数越多,遭受殴打的人数越多,被判断为“随意殴打”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36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88人已浏览
8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