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后...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知道肇事者的车牌号对于判定侦查计划,确定侦查方向,界定侦查范围,搜集案件证据,追缴赃款赃物,查缉犯罪嫌疑人,选准破案时机等,有一定作用,但是还需要其他的资料、机遇和运气。另外,如果车牌号是冒牌或者套牌,也是增加破案难度的。无论如何,对于肇事逃逸人员,还是要悬崖勒马,尽快自首,争取宽大处理。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1、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 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认定为逃逸。 2、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确认行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观目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构成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逃离事故现场的。 2、认为自己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0人已浏览
98人已浏览
102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