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是否因触碰犬类而引发的交通冲突等同于逃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该犬是流浪犬,则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交通逃逸行为。如果是某位主人所拥有...
任何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明知自己有肇事行为并逃避事故责任,或者故意逃离现场,不管是否与事故有所接触,都将被视为肇事逃逸。 肇事逃逸是指...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和2020年修正版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如果肇事者逃逸并导致他人受伤或财产损失,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如果逃逸行为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严重,刑罚将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逃逸导致他人死亡,刑罚将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时,根据该刑法规定,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对严重超员或严重超速等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如果这些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未成年人未到法定年龄,肯定是不能考取驾驶证的。所以首先这种行为是无证驾驶,无证驾驶处罚是拘留15天,罚款.未成年人没有经济能力的,需要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即未成年人的父母)来支付罚款。另外驾驶的车辆的车主也是负有责任,把机动车交付给没有驾驶证的人驾驶,处罚是拘留15天,罚款。
关于车辆堵塞门口是否构成违法行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事件发生在公共场所,可能涉及到扰乱公共秩序的问题,此时即构成了法律意义上的违法行为。 如果没有明显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并且没有对他人权益产生实质性的损害,通常情况下不会被视为违法行为。对于违章停车的处罚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机动车违反规定停放、临时停车,且驾驶员在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指出违法行为,并给予口头警告,要求其立即驶离现场。 2. 机动车违反规定停放、临时停车,驾驶员不在场或虽在场但拒绝立即驶离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张贴违法停车告知单,利用电子监控设备记录违法行为。如果阻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则可将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指定地点停放,同时对违法驾驶人处以200元罚款。 3. 机动车在设有禁止停车标志、标线的地点停放车辆或临时停车的,一次记1分,罚款100元。 4. 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未按照规定路边违法停车的,一次记3分,罚款200元。 5. 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路边违法停车的,一次记9分,罚款200元。 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时,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 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均不得停车。 2. 在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同样不得停车。 3. 在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以外,也不得停车。 4. 车辆停稳之前不得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关车门时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5. 路边停车时应紧靠道路右侧,机动车驾驶人不得离开车辆,上下人员或者装卸物品后,须立即驶离; 6. 城市公共汽车不得在站点以外的路段停车上下乘客; 7. 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不得违法停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五十六条 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禁止在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但是,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施划的停车泊位除外。 在道路上临时停车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第五十九条 非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未设停放地点的,非机动车停放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第九十三条 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可以指出违法行为,并予以口头警告,令其立即驶离。 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将该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拖车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并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停放地点。 因采取不正确的方法拖车造成机动车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补偿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第九条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交通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9分: (一)驾驶7座以上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百分之五十以上未达到百分之百的; (二)驾驶校车、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以上的; (三)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违法停车的; (四)驾驶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或者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 (五)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六)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 (七)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5人已浏览
447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12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