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根据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2、如果是当场死亡,死亡后...
1、根据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2、如果是当场死亡,死亡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现实中经常出现交通肇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由于种种原因而“二次肇事”,如何定罪处罚应该具体分析: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在逃逸过程中又第二次违章肇事致人死亡的,构成另一独立的交通肇事罪,但不应与前一交通肇事罪并罚,而应依照刑法第133条中第二个量刑档次量刑处罚。 (2)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驾车逃逸,在逃跑中以驾车撞人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人由于因交通肇事后心理上紧张恐惧而失控,为逃避罪责而不顾一切,驾车飞驰撞车撞人,造成多人伤亡,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上已由过失转化为故意,放任大多数人亡伤结果的发生。这种情况下,其侵犯的客体不再是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权利,而是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安全,对其后一行为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而应按刑法第115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即对行为人前后两行为以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并罚。
双方发生交通事故后,受害人被第三方车辆碾压,形成的三方事故认定规则如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查明交通事故事实的基础上,确定当事人的过错行为,以一般安全原则和道路交通规定为判断标准,以当事人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危险性和避免的可能性为依据,全面分析过错行为与事故发生或者事故后果扩大的因果关系和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交通事故涉及三方以上当事人的,事故责任组合分为:(一)一方当事人对事故的全部责任与其他方无责任;(二)一方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另一方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三)一方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几方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与其他方无责任;(四)几方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与其他方无责任;(五)几方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其他方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六)几方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几方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与其他方无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通过上文的分析解答,大家应该也已经知道了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应该如何处罚了吧,这样的情况下多半会认定肇事者构成交通肇事罪,而其中的逃逸行为就是从重处罚的情节,因此这样的情况下一般是在3-7年有期徒刑之间对肇事者做出刑事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6人已浏览
340人已浏览
208人已浏览
37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