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八十六条规定,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二)造成国...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挪用特定款物罪立案标准如下: (一)挪用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二)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三)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挪用特定款物的,或者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困难的; (四)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情形。 特定款物,主要是指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损害行为。那么,2018年挪用特定款物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2018年挪用特定款物罪立案标准如下: (一)挪用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二)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三)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挪用特定款物的,或者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困难的;; (四)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情形。 挪用特定款物价值在5000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这里的特定款物,主要是指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 行为人挪用上述特定款物累计达到5000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行为人挪用特定款物的行为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价值。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困难的”,应当立案。这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是指接近本罪立案标准第一种、第二种情形,已达到该数额的80%以上,即挪用特定款物价值在4000元以上的或者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4万元以上,同时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的,公安机关也应当立案侦查。 挪用外援款物,致使国家声誉严重受损的,公安机关也应当立案侦查。 以上就是“2018年挪用特定款物罪立案标准”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阅读。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处罚标准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有两个档次的量刑幅度,会根据轻重的轻重来确定具体的量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5人已浏览
92人已浏览
354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