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辨认前的笔录的规定是必须要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之下见到辨认对象,然后进行真实的辨认。最后签字才能发生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辨认前的笔录的规定是必须要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之下见到辨认对象,然后进行真实的辨认。最后签字才能发生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被辨认人要求: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侦查人员主持规则、辨认前询问规则、个别辨认规则、混杂辨认规则、独立辨认规则,以确保辨认结果真实可靠。实务中,辨认笔录作为证据的前提条件有三个: 1、辨认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 2、得出的辨认结论经过严格审查,辨认结果是科学可靠的; 3、辨认笔录不能单独作为证据使用,必须有其他证据的印证。 在司法实践中,辨认笔录是法定证据之一,所以应当根据司法审理中的相关证据需要情况来进行处理,一般由当事人对案发现场、物品或者人身进行辨认,在经过询问后会形成笔录。而没有办案需要的,则用不到辨认笔录。
1、在辨认对象的审查上,注意有无针对辨认对象的特征做特别辨认。辨认照片中辨认对象通常免冠,但实践中有的辨认对象有一定特征,如戴帽子、近视眼镜、墨镜等。若辨认对象免冠或者未戴眼镜,所制作的辨认笔录,显然证据力不够。辨认笔录应当因辨认对象特征做相应调整或者补充,并辅助其他证据补强证据效力。一种做法是辨认对象戴帽子、眼镜等供辨认,一种做法是辨认后再补充制作笔录,以让辨认人说明在摘除帽子、眼镜后做出辨认的依据以及理由。 2、在辨认客体上,应倡导以真人和实物为主。实践中,出于诉讼便利主义,照片辨认成为主导,特别是辨认人身,这与国外一些做法正好相反。照片辨认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辨认人对辨认对象的认识是动态且鲜活的,而照片是对辨认对象瞬间的固定,未必能准确体现被辨认对象的真实情况以及特点,与辨认者的认识未必同一,特别是在双方萍水相逢匆匆一遇的情况下,照片辨认很容易出错。而且,照片辨认还会出现照片背景、颜色、取像大小等差异,容易给辨认人暗示而导致辨认错误或者失真,并在法庭上引发质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4人已浏览
803人已浏览
3,327人已浏览
27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