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放火罪的司法认定为行为人有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烧毁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故意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也就是说,很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放火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依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它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利的行为,这种犯罪的实施,可能用放火的方式来实现。放火罪与使用放火手段罪的的相同之处是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是一致的,主体均为年满14周岁,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是都有直接和间接故意杀人的目的。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1)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杀人罪侵犯的是特定人的生命权利,而放火罪侵害则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利及不特定的公私财产权; (2)侵犯的对象不同。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对象是特定的人,而放火罪的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或物。如果放火的地方有可能会造成其他人家的损害,比如在住宅区内,在周围有别的住宅的房间放火了,那么就是纵火罪了,他危害的是不特定群体的利益。根据刑法114、115条的规定,只要有这个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放火罪是古今中外较为常见的严重刑事犯罪之一。在中国。以法治火古已有之。我国商代法律已经开始规定用刑罚手段管理火政,以后从殷代的“殷王法”、西晋的《晋律》、南北朝北周的《火律》,到唐代的《永徽律》、明代的《大明律》以及清代的《大清律例》等法律,均对放火及其处罚作了规定。由于放火罪的社会危害较大,世界各国的刑法都对放火罪的罪名作了具体的规定。纵观各国法律,一是将放火罪规定为侵害财产罪,如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和1962年的美国模范刑法典;二是将放火罪规定为公共危险罪,对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以放火罪论处,如1976年修正的德国刑法典和1968年修正的意大利刑法典;三是将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和侵害个人利益的放火行为都规定为放火罪,如1974年日本的刑法修正草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8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167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