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犯罪过失是指应该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相信可以避免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的形式:一是疏忽过失。也就...
过失犯罪 开放分类:法律、刑法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过失犯罪因果关系是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刑法理论中,一般认为,由于行为人违反注意义务而发生了危害后果,这一违反义务的行为与危害后果存在着因果关系。在西方刑法理论中,认为确定过失犯的因果关系,应当根据犯罪相当因果关系说,在标准的掌握上,一般以一种“最高度的盖然性”,即以社会一般人的最一般的经验知识为依据来推测。
不构成犯罪,即行为不能满足或者全部满足特定犯罪的构成要素。中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该行为必须在主体、主观、客观、客观方面符合刑法规定的要求,才能构成犯罪。例如,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虽然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但不是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不可抗拒或不可预测的原因造成的,而不是犯罪。这是因为缺乏主观要素,不构成犯罪。
1、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2、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6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431人已浏览
27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