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法第395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
刑法第395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差额特别巨大的,处5年以上10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在有关机关责令行为人说明来源时行为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1.犯本罪的(差额30万以上),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2.差额特别巨大的,处5年以上10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客体要件。本罪侵权的客体是复杂的客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客体的复杂性由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刑法内涵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本法设立本罪的目的是严格的法律网络,使司法机关容易证明犯罪,腐败官员难以逃脱审判。也就是说,按照通常的司法程序,在官员贪污受贿难以证实的情况下,转移举证责任部分设立本罪。因此,首先,从设立此罪的目的可以看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侵权的首要客体是国家职工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其次,由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本罪也必然侵犯社会主义财产关系,侵犯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职工财产或开支明显超出合法所得,且差价巨大,本人无法解释其合法来源。首先,行为者拥有的财产和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这里所说的财产是指行为人实际所拥有的财产,包括住房、交通工具、存款等,名下属于他人的实质是行为人的财产,应该属于行为人所拥有的财产。这里的支出是指行为者已经对外支付的钱,包括赠送给他人的钱。合法所得,指按法律规定属于行为人合法占有的财产,如工资、奖金、继承的遗产、赠与、赠与等。根据1999年9月l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表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立案调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金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立案。其次,行为人不能说明其拥有的财产或支出与合法收人之间巨大差额的来源及其合法性。行为者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包括行为者说明,但司法机关不能证明其说明的合法来源。差价部分的财产被推定为非法所得。本罪的行为状态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对金额巨大的非法财产的占有和支配。主要部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体,即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有机构、国有公认企业、事业单位、人民集团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机构、国有机构、事业单位委托非国有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集团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是故意的,即行为者知道财产不合法而故意占有,事件发生后故意拒绝说明财产的真正来源,或者故意制作财产来源的合法方法。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的巨额财产一般是丈夫利用职务便利的非法所得,没有证据证实该项财产为夫妻共同非法所得,故不应对妻子认定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笔者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应该是没有共犯的犯罪,对妻子一方认定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的共犯有违刑法罪刑法定的原则。首先,从司法实践来看,妻子一般是利用丈夫的权力收受贿赂,其所做的一切是以一个妻子的身份,也即是一般主体的身份出现的,一般的证据只能证明夫妻共同受贿的犯罪事实,却没有证据,也不可能有证据证明巨额财产的来源与妻子有关。所以,只有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一方才能成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的责任人。其次,纵然妻子多次转移、藏匿自己掌管的家庭巨额财产,这也只是一种“窝赃”行为。而由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如果认定该罪,则说明行为人拒不说明财产来源,也就不能确定“巨额财产”的合法属性,不能确定“巨额财产”是出于贪污、受贿,或是其他什么非法性质来源,没有原罪基础,也就不存在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共犯的基础。第三,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依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对于原罪来说,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主观罪过不明确的职务犯罪,不可能存在共同故意犯罪的形式。所以,从理论上说,妻子也不可能成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的共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我国刑法“疑罪从无”一般原则的特殊形式,是立法基于现实需要规定的特殊的刑法规范,在没有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情况下,套用一般刑法理论认定共同犯罪,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在理论上也必然是不科学的,对于当事人来说,也有失公正。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4人已浏览
151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1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