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这是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1)用以...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这是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1)用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罪预备有两种类型,即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的行为和为了犯罪创造其它便利条件的行为。(1)准备用以杀伤被害人或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的,如购买匕首、寻找棍棒、绳索等; (2)准备用以排除犯罪障碍的器械物品的,如准备斧头砸门,准备锯错撬锁等; (3)准备用以到达或逃离现场的交通工具的; (4)准备用以接近犯罪对象的工具的,如准备翻墙用的梯子。
可以是共同犯罪的准备。共同犯罪预备是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预备行为。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就是为犯罪准备。构成共同犯罪的条件:1。两个以上共同犯罪的人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资格和条件。2、主观上有犯罪意思的联系。3、有共同的行为或准备行为。
区别,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区别: 1、定义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 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2、构成要件 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2人已浏览
88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