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可以认定为侵权结果发生地。 二、侵犯名誉权案件如何举证? (一)侵权事实的有关证据: 1、以文字或音像制品形式侵权的,提供相应载体。 2、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只要判决没有发生法律效力,上诉的次数没有限制。上诉权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之一,即对第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不服时,当事人有权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上诉权是诉讼当事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人民法院必须依法保障上诉权的正常行使,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扰或剥夺。当事人行使上诉权有期限限制,除有正当理由外,不得超过期限上诉。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有关上诉的法律规定,正确行使上诉权,以维护自己在诉讼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上诉权的法律条件: 1、必须有合格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2、必须是依法允许上诉的判决裁定 3、符合法定的上诉期限。
1、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出的申诉、控告或检举行为等。即使该公民反映的情况不完全真实,或者仅是一种怀疑,也是正当行使权利。但如果出于诬告陷害目的,四处诽谤,擅自向外传播,则另当别论。 2、各级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即使其在会议上的陈述会损害某人的名誉,也不能构成侵害名誉权。但这些被侵害人必须是议政范围所涉及的对象。 3、有关党政部门依据职权对自己管理的干部、职工依据一定的事实作出涉及个人品德的评价。即使评价有不当之处,也不能认为是侵害名誉权。如果超出职权范围,恶意散布有损他人名誉的言论,也可构成侵权。 4、履行法律和道德上的义务。如父母对子女的教导,教师对学生的品行作出的评价等。
1、诉讼请求可以这样确定。 2、但诉讼请求得到支持需要证据。所需要的证据要证明的事实,首先必须要有侵权事实,其次侵权确定为谁?侵权人实施了侵权行为与侵权结果有因果关系。 3、如果连侵权人是谁都无法确定,被告都无法确定,诉讼程序的启动都无法进行。所以,你最终还是需要确定是谁侵权。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85人已浏览
907人已浏览
183人已浏览
21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