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属于《民法典》,遗嘱继承的概念遗嘱继承又称“指定继承”,是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其遗产的继承方式。遗嘱继承人的范围,遗嘱继承...
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1、谓人在生前或临终时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敦煌变文集·前汉刘家太子传》:“汉帝忽是患疾,颇有不安,似当不免,乃遗嘱其太子。”宋洪迈《夷坚志补·张客浮沤》:“李归绐厥妻曰:‘使主病,死於村庙中,临终遗嘱,教你嫁我。’”秦牧《长河浪花集·深情注视壁上人……》:“五十年代初,美国女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在英国病逝,遗嘱把骨灰交给朱总司令处理。” 2、指人在生前或临终时嘱咐处理死后各事的话或字据。
可以的。 我国《民法典》第十六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据此,孙子女虽不是非法定继承人,但老人仍可以将其名下房产或者所享有的房产份额以遗嘱形式赠予其孙子,其他人无权干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5人已浏览
300人已浏览
833人已浏览
11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