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由法院进行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后,法院将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当事人交纳诉讼费后,法院将予以立案。...
的认定程序:(一)交通事故的办理程序向112指挥中心报警,112指挥中心接警后,通知值班民警→抢救伤者,保护现场,初步了解案情→是否道路交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肇事车辆为个体户、承包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主,雇用司机从事运输,车主或雇主应承担事故赔偿责任; (二)肇事车辆承包、租赁期间发生交通事故,车主和承包、承租人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三)肇事车辆司机执行职务过程中,擅自进行与执行职务无关活动而发生交通事故,司机承担赔偿责任,车主承担连带责任; (四)肇事车辆挂靠单位收取管理费或分享盈利视为共同车主,由车主承担赔偿责任,挂靠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五)车辆合法占有人经车主同意,将车辆交与第三人发生交通事故,合法占有人和第三人为共同被告,车主承担连带责任; (六)肇事车辆司机非执行职务且未经车主同意,擅自用车,司机应承担赔偿责任,车主负责垫付; (七)因紧急避险引起交通事故,引起险情人为被告,因紧急避险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紧急避险人作为共同被告,车主或司机所在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1、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由法院进行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后,法院将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当事人交纳诉讼费后,法院将予以立案。若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当事人对裁定不服,可在10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 2、法院在立案审查后,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当事人。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若当事人不服法院的裁定,可于10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 3、在开庭审理前,法院将进行证据交换。庭审过程包括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庭审辩论环节中,各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并进行辩论。若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将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4、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可就纠纷达成调解协议。若调解成功,法院将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若当事人不服调解协议,可于15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 5、若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法院将予以立案。二审法院在证据交换后,可进行裁决、发回重审或改判。若当事人不服二审法院的判决,可于15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6、若二审法院对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服,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后,符合条件,可予以立案。证据交换后,当事人可进行法庭辩论。若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将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若当事人不服二审法院的判决,可于15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一、起诉 1.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提交起诉状。 2.对起诉状进行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的话,法院会在7日内通知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费用交纳后即予立案。如果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当事人可以在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案件后,法院将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当事人,并要求其在15日内进行答辩。当事人进行答辩后,法院将进行证据交换,并根据当事人申请就证据材料是否充分进行处理,如需要,法院可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并公开审理的案件需要提前3日进行公告。 3.开庭审理 法院将宣布开庭,并核对当事人身份。合议庭成员将在开庭前确定,并告知当事人其权利和义务。审理过程中,法院将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并允许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以及告知证人的权利和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当事人可以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并进行法庭辩论。 4.调解 在法庭的主持下,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可以履行调解书中的内容,或者向法院申请执行。如果当事人对调解不服,可以在判决确定的期限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二、上诉 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服,向法院提出上诉。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承办人递交上诉状,并按规定交纳上诉费。法院将在5日内向对方当事人送达上诉状副本。对方当事人需要在15日内进行答辩。 二审审理维持原判,改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二审法院将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的话将予以立案。证据交换后,当事人可以进行上诉。 二审法院将审理一审法院未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案件。如果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当事人可以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者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如果当事人对二审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在判决确定的期限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228人已浏览
1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