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婚内如果存在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并因此导致的,无过错方有权在离婚诉讼中请求损害赔偿。...
离婚赔偿的条件就是在起诉离婚时,可以有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以下的行为之一: 1、一方重婚; 2、一方与他人同居; 3、一方实施家庭暴力; 4、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赔偿可以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 物质损害赔偿包括:因收集对方有重婚行为证据的花费、起诉费、律师费等直接的物质损害。 精神损害一般根据以下标准来确定: 1.她的过错情节和程度。 2.无过错方精神受到损害的程度。如出现愤怒、恐惧、焦虑、沮丧、悲哀等情绪障碍;是否因精神和感情受到损害导致身体患病;是否精神抑郁、恍惚,影响工作和生活;是否有精神疾病,等等。 3.其它相关因素。如双方结婚年限,双方结婚时间长短,双方婚后的感情,无过错方对婚姻生活的付出,等等因素。
损害赔偿构成要件包括: 1、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四种违法行为之一或者部分,即: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2、损害结果。即由于婚姻过错方实施的违法行为而导致离婚,无过错方因此受到的财产损害、人身损害或精神损害。财产损害是指,由于过错方的行为造成无过错方的财产上的灭失或毁损,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人身损害是指,过错方的过错行为造成无过错方身体上的伤害。精神损害是指,过错方的违法行为致使无过错方产生失眠、抑郁、悲伤、恐惧、怨恨、羞辱等精神上的痛苦而遭受的损害。 3、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因过错方实施的违法行为,导致双方离婚,并且造成无过错方财产损害、人身损害或精神损害,两者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过错。实施违法行为一方必须存在主观上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违法行为必然或可能损害配偶的合法权益,并且导致婚姻破裂,而主观上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过错并非是离婚行为本身,而是导致离婚的过错行为。 5、离婚事实的发生。即违法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造成了离婚的后果。该要件由离婚损害赔偿的特性决定的,正是该要件表现了离婚损害赔偿作为一种责任的发生情形。如果不具备该要件,即使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违法行为的发生,但未离婚,则不存在离婚损害赔偿。只有导致离婚事实的发生,无过错方才能行使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权。
离婚损害赔偿可以保护离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成离婚损害赔偿的条件包括: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离婚损害赔偿】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7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161人已浏览
27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