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经济合同诉讼时效期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
三年。经济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双方在依法签订经济合同之后,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见分歧或争议。经济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当事人首先应及时协商解...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2017年10月1日《》实施前,经济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2年;《民法典》实施后,经济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在诉讼时效内如果有下列情形,,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法律设定诉讼时效是为了促使当事人及时地行使权利,以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
在2017年10月1日《》实施前,经济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2年;《民法典》实施后,经济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在诉讼时效内如果有下列情形,,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法律设定诉讼时效是为了促使当事人及时地行使权利,以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5人已浏览
173人已浏览
199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