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需要收集证据,比如人证、或者是行车记录等等。如果能够证明真的不知情,应当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判...
需要收集证据,比如人证、或者是行车记录等等。如果能够证明真的不知情,应当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 因此如果不知情撞人逃逸的要首先对逃逸者进行查缉,查缉到逃逸者后,要调查肇事者是否确实不知道; (1)如果确实不知道,并且不构成刑事犯罪的,给予行政处罚。如果构成犯罪的,按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 (2)如果是故意逃逸的,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按交通肇事逃逸追究刑事责任,从重进行处罚。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 因此如果不知情撞人逃逸的要首先对逃逸者进行查缉,查缉到逃逸者后,要调查肇事者是否确实不知道; (1)如果确实不知道,并且不构成刑事犯罪的,给予行政处罚。如果构成犯罪的,按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 (2)如果是故意逃逸的,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按交通肇事逃逸追究刑事责任,从重进行处罚。
如果确实属于不知情的,不构成违法犯罪,不承担法律责任。《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7人已浏览
792人已浏览
183人已浏览
18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