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
发生交通事故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事故的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肇事者进行民事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被害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肇事罪的处理是: 1、犯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处理流程大致如下: 1、事故发生地的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对交通事故进行立案调查,并固定交通肇事罪的有关证据材料,并拟定起诉意见书提交到检察院。 2、检察院立案审查起诉后,需要讯问被告人,询问被害人及相关证人,审查公安机关提供的证据材料。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制作起诉书起诉到法院。 3、法院立案后,通知被害人是事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如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可以先行对肇事人与被害人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可制作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法院依法开庭对刑事及附带民事部分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客观上,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人对自己所负义务的不作为。按照刑法理论,不履行作为义务的不作为行为,表现为“什么都没有做”和“逃避应该做的”两种形式。交通肇事后逃逸属于后者,是一种积极的不作为。《刑法》正是基于逃避行为的积极性,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与肇事后等候在现场,未对被害人实施救助的行为相区别开来,并规定为交通肇事罪的量刑升格情节。可以看出,交通肇事后逃逸这一情节的认定,是以交通肇事罪成立为基础,以肇事后的逃逸行为为加重的。 像你这种情况,可以积极安抚受害者,进行民事赔偿。这就是关于先民后刑交通肇事罪的处理方法。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2人已浏览
115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