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避免因加班费产生的劳动纠纷的方法

2024-11-30
为了应对因加班费引发的劳动争议,从法律规定来看,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存在加班的企业,成本压力巨大。此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报酬的时效不受限制,这将增加用人单位在加班费管理上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加班费和加班费争议,这是控制劳动用工成本的重要举措。 首先,企业应正确运用工时制度。根据法律规定,加班与工时制度有直接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类型和实行月薪制或年薪制与加班无关。加班只与工时有关。在我国,工时分为标准工时、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时。因此,用人单位要控制加班费,必须正确运用工时制度,对特殊的工作岗位按照法律规定申请特殊的工时。 其次,企业应建立加班的申报、审批制度。根据法律规定,加班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合意的行为,要么是公司安排,要么是员工申请,经加班公司批准后才能发生。因此,用人单位应制定一套规范的加班管理制度。首先,单位应设置规范的加班申请单,包含申请理由、加班截止时间等具体内容,由员工提出加班申请。其次,申请应经部门经理签字,得到部门经理的确认(部门经理加班由总经理确认)。最后,到人事部门(或财务部门)备案。建立上述制度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加班费争议的处理中。因为,在实践中,用人单位考勤制度中实行电子打卡的比较多,若考勤记录显示的工作时间超过法定的工作时间,就可以作为加班的初步证据。而如果用人单位事先建立加班的申报、审批制度的话,就可以对考勤记录进行制约,即虽然考勤记录显示的工作时间超过了法定工作时间,但未按照加班制度进行申报或审批的超时工作不视为加班。因此,只有建立加班的申报、审批制度,当因加班而发生争议时,企业才能占据主动地位。 另外,企业应科学设计工资结构。根据大部分地区的司法实践,在计算加班工资时一般都按照当月的工资总额作为计算加班费的基数。因此,即使工资结构中分为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多个项目,也无济于事。因为,每月的工资项目细分再多,都是工资的组成部分,都应计为加班费的计算基数。用人单位可以考虑将每月的奖金、补贴等设计为季度奖、半年奖等,以减少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最后,企业应妥善保管考勤记录和工资支付凭证。根据法律规定,这两项证据都是应由用人单位提供的。若用人单位无法提供或拒不提供的,需要承担不利的后果。因此,用人单位应妥善保管劳动者的考勤记录和工资支付凭证,而且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劳动报酬时效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将这些证据保留至劳动者离职后1年。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