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事诉讼法第196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抗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最高人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这次修法延长了整个审理的期限,从二审审限上看,二审单独规定了检察院一个月的阅卷期限,且不计入审限。延长审理期限,意味着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期限也延长了。从形式上看,对当事人的权益是一种限制,或者说是一种损害。为什么立法会作这样的规定?因为定罪是一个非常慎重、非常严肃的事,涉及到双方的当事人,对被害人来说,他的权益受到了侵害,正义要伸张,要惩恶扬善,但被告人是不是有罪,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审查判断。如果过于追求效率,审查时间越短越好,过多地考虑被告人的权利,案件没查清就宣告无罪了,把被告人释放了,就会损害被害人的权益,他们的正义就得不到伸张和救济,最终会对社会秩序造成损害。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要平衡两方面的价值,一方面要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要将充分的时间留给审判人员,以利于其更细致地审查卷宗中的证据材料,最后作出一个客观的、令人信服的判决,如果被告人有罪,阐述的理由会更充分,如果无罪,提供的理由可能也会更充分。反之,如果审限太短,时间太紧了,可能逼得法官有些案件会匆忙下判,有可能把一些证据不充分的案件定为有罪。所以我想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审限延长问题,虽然从形式上看似乎对被告人不利,但要从更大的视野、更高的秩序规则来看,可能更符合诉讼规律。这个问题我这样看,审判环节设置长一点的时间,这是比较合理的,它保证了审判的公正性。在国外审判时间更长,当然我们和国外有一个差别,国外大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不羁押的,审限多长都关系不大。我们的当事人绝大部分是被羁押的,所以我们在考虑如何既充分又合理地规定审限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羁押的成本和被告人的权利问题。在审判环节上,延长期限主要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更审慎的作出判决,这很对。在侦查环节,我倒觉得可以尽量缩短时间,不宜太长。从这个角度我觉得这次修改突出强调了保证审判的公正性。这次修法无论是对一审案件还是二审案件都大大地延长了审理的期限。一审案件简单地说就是“3 3若干”:基本审限两个月,可以延长1个月,就是不超过3个月,这是“3”。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是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刑事诉讼法》第156条规定的几种情形,偏远地方、跨省区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或者是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复杂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上一级法院批准,还可以延长3个月,这是“3 3”。因为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要报请最高法院批准,这就是“若干”。加在一起就是“3 3若干”。二审案件是“2 2若干”。刚才两位讲了延长审限对于确保公正,对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实质上是起到了更好的维护作用。但是如果案件本身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因为法官因案多人少而拖延了,就是对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损害。所以,虽然法律规定的很充分了,但司法实践当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审判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审限占用。从最高人民法院来说,在案件质量指标管理体系中,明确规定案件占用多少审限,要作为对案件审理效率的一个评价指标,越少加分越高,以此作为一个指挥棒。在其他方面的管理上,比如上级法院批准延长审限,应该有更严格的要求,下级法院要把延长审限的请求、事实、依据写得很充分,便于上级法院作出判断,否则不予批准同意。要自己把审限的阀门拧得更紧一些。不能因为法律放松了规定的审限,我们自己也放松,那就会走向立法目的的反面。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8条规定,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196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抗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称《刑诉解释》)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公诉案件是否受理,应当在七日内审查完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收到起诉书(状)或者执行申请书后,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第八条规定:“案件的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计算”。 根据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在七日内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而这个立案审查的时间是不计算在审限之内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0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11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