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另,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肇事逃逸不适用缓刑,适用缓刑的对象和条件: (一)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说明,判处三年以上徒刑的罪犯,不能缓刑。 (二)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以上两条缺一不可。此外,刑法规定,对累犯,不论其刑期长短,一律不能适用缓刑。《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外,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仅破坏了交通事故的现场,往往还会使在交通肇事中受伤的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护而出现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可以说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如果适用缓刑并不利于打击和遏制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而且,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表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大都不符合适用缓刑的“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定条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3人已浏览
68人已浏览
361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