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假释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行刑制度,承载着我国惩办和宽大相结合的刑罚政策。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
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在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二百五十四条的规定将罪犯交付执行刑罚时,如果生效裁判中有财产性判项,人民法院应当将反映财产性判项执行、履行情况的有关材料一并随案移送刑罚执行机关。罪犯在服刑期间本人履行或者其亲属代为履行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应当及时向刑罚执行机关报告。刑罚执行机关报请减刑时应随案移送以上材料。 人民法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时,可以向原一审人民法院核实罪犯履行财产性判项的情况。原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出具相关证明。 刑罚执行期间,负责办理减刑、假释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协助原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生效裁判中的财产性判项。 本规定所称“老年罪犯”,是指报请减刑、假释时年满六十五周岁的罪犯。 本规定所称“患严重疾病罪犯”,是指因患有重病,久治不愈,而不能正常生活、学习、劳动的罪犯。 本规定所称“身体残疾罪犯”,是指因身体有肢体或者器官残缺、功能不全或者丧失功能,而基本丧失生活、学习、劳动能力的罪犯,但是罪犯犯罪后自伤致残的除外。 对刑罚执行机关提供的证明罪犯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有身体残疾的证明文件,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必要时可以委托有关单位重新诊断、鉴定。 本规定所称“判决执行之日”,是指罪犯实际送交刑罚执行机关之日。 本规定所称“减刑间隔时间”,是指前一次减刑裁定送达之日起至本次减刑报请之日止的期间。 本规定所称“财产性判项”是指判决罪犯承担的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判项,以及追缴、责令退赔、罚金、没收财产等判项。
假释考验期是你的刑期其中的一种计算 其具体时间看你的假释裁定书上就知道了 如果你在监狱里没有获得减刑的话,那么一般刑期结束的时候就是你原判刑期 假释后你必须至户籍地司法机关接受矫正管理 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不得擅自离开户籍地外出 不得手机关机或者停机 必须每周电话汇报以及每月当面汇报 等等相关规定 假释后你在服刑场所在社区里比在监狱里自由了很多 但是这个自由还是有限制的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同时,《刑法》第83条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所以,如果假释期满无其他犯罪,剩余刑罚不再执行假释期内发现新罪,撤销假释,与新罪合并执行。 《刑法》第八十一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