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可以根据医疗事故等级确认医疗事故赔偿数额; 2、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和监督; 3、对医疗事故进行分级的其他作用。...
1、可以根据医疗事故等级确认医疗事故赔偿数额; 2、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和监督; 3、对医疗事故进行分级的其他作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对医疗事故进行分级有如下用处: 1、可以根据医疗事故等级确认医疗事故赔偿数额; 2、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和监督; 3、对医疗事故进行分级的其他作用。
1、医疗事故的分类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赔偿。《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以下因素,确定具体赔偿金额:(一)医疗事故等级;(2)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医疗过失的责任程度;(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的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2、医疗事故的分类还涉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和监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机构报告或者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一)患者死亡;(二)可能是二级以上医疗事故;(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3、医疗事故分级涉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及相关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对负责任的医务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造成不同等级医疗事故的,根据双方协商确定赔偿数额。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第四十八条规定,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0人已浏览
222人已浏览
700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