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丢失枪支不报罪认定 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
根据《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决定机关发现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认为依法应当没收保证金的,应当提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规定,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刑法对于丢失枪支不报罪的量刑标准做了明确规定,第一百二十条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对个人或者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枪支被盗、被抢或者丢失,不及时报告的。
1、在本罪的构成要件中,严重后果是客观的超越要素,主观上不需要有希望或放任自流的意志因素。它只是决定枪支丢失是否不及时报告行为是否达到应受处罚的客观要素。因此,当本罪被认定为故意犯罪时,故意的意志因素并不指向客观超越因素的严重后果。可见,将丢失的枪支认定为故意犯罪并不违反刑法关于认定罪过的基本规则。2、本罪虽然是故意犯罪,但本罪的主观意志因素不是对客观超越要素的严重后果的希望或放任态度,而是对枪支失控的希望或放任态度。因此,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大降低。这样,本罪虽然是故意犯罪,但配置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法定刑也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3、认定本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符合本罪认定的实际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想象不及时报告丢失支的刑事责任。而且当出现严重后果时,司法机关也很难考证行为人对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因此,实际情况是,只要出现严重后果,无论行为人的心理态度是希望、放任,还是轻信可以避免,都认定为丢失枪支不报罪。因此,将严重后果作为客观的超越因素,将本罪认定为故意犯罪,符合司法实践中认定本罪的实际情况。
依法配备公务枪的人,如果丢失枪不能立即报告,以下情况之一应立案追诉:(1)丢失枪被他人使用造成轻伤以上伤亡事故(2)丢失枪被他人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3)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况。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9人已浏览
743人已浏览
99人已浏览
24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