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交通事故中人死亡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一般来说,在交通事故中死亡是交通事故罪,但死亡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
很显然不是 首先,刑事犯罪的主体资格不是由自然人的人格这一精神属性而是由生物属性所决定的。 其次,按照《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以下八种情形会被认定为。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交通肇事是有可能犯故意杀人罪的。交通肇事者在造成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将其隐藏或遗弃的,应当按照具体情况,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1)单纯发“要杀人”不属于犯罪行为,如果说明要杀谁,一旦被查实,会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具体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①、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③、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2)、如果说明了要杀谁,且发给要恐吓的人,一经查实,会被视为寻衅滋事罪,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具体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①、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③、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④、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8人已浏览
172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17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