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教唆犯教唆犯罪如何认定主从地位

2021-11-30
教唆犯是指通过说服、引诱、引导、鼓励、收购、威胁等方式,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没有犯罪意图的人,使其按照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罪的特点是教唆人不亲自犯罪,而是教唆他人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教唆犯与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关系。因此,教唆犯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教唆不满14周岁或精神病的人不构成共犯关系,只对教唆人定罪量刑。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教唆他人犯罪,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进行处罚。所谓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指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及其实际危害,即教唆犯教唆的方法、手段和程度,以及在实施教唆犯罪中的作用。由于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不同,其行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处罚也不同。在共同犯罪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应当依照刑法关于主犯的处罚规定进行处罚。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这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发育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坏人教唆,陷入犯罪歧途。因此,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3、如果教唆者没有犯教唆罪,教唆者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谓被教唆人不犯被教唆罪,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唆人的教唆没有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实施犯罪,被教唆人既没有实施教唆人的犯罪,也没有实施其他犯罪,其教唆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危害。第二,被教唆人没有犯教唆罪,而是犯了其他罪。无论哪种情况,都是教唆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然而,由于教唆人没有实施教唆罪,教唆犯的教唆行为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或者虽然造成了危害结果,但与其教唆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此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