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起诉状的内容需要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确定基本内容。《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
民事起诉状 原告: 法定代表人: 住址: 被告: 诉讼请求: 事实与理由: 具状人: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起诉状的内容需要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确定基本内容。《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民事起诉状 原告: 法定代表人: 住址: 被告: 诉讼请求: 事实与理由: 具状人: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从当前的行政行为理论来看行政不作为是与行政行为相对应而存在的一个学理概念,因此,对于“行政不作为”这一概念我们很难从现有的法律规范中找到权威的解释,而且在理论界也是各抒己见,没有形成共识。有的学者认为行政不作为既包括形式不作为也包括内容上的不作为。他们指出:“拒绝的言行是一种形式上有所为,但其反映的内容则是‘不为’,实质上仍是不作为”,意思是指、程序上的拒绝形式的“为”,实体上可能是不履行法定职责,是一种行政不作为。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拒绝行为虽然在内容上是‘不为’而且从实体上也有可能是不真正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但就行为的形式而言却是一种积极的作为形式,应该是一种行政作为,而不是行政不作为”,同时还指出,主要应该从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存在状态来认定行政作为与行政不作为。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31人已浏览
391人已浏览
369人已浏览
50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