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可构成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
盗用他人名字不构成刑事犯罪。 可以通过民事途径来追究侵犯姓名权的民事责任。 我国《民法典》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只能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或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该结果发生。 3、犯罪客体本罪侵害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信用,及行为人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会对社会诚实信用秩序带来破坏。
1、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不构成犯罪,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2、《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1、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只能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或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该结果发生。 3、犯罪客体本罪侵害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信用,及行为人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会对社会诚实信用秩序带来破坏。 4、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真实身份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的行为。本罪是行为犯,只要在明知的情况下,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真实身份的活动中,有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证件的行为,原则上就成立本罪。当然,根据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综上所述,不法分子盗用他人身份证,其目的可能是去组织新的犯罪,如诈骗罪等,盗用身份证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其对应的量刑标准是管制或者拘役。被判管制后,犯罪分子可以定期回家,也可以参加劳动获取报酬。如不判人身刑,法院会根据犯罪情节处以罚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3人已浏览
207人已浏览
213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