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合同履行期限的法律法规:根据《民法典》的对方,合同的履行期限由当事人协商约定;当事人没有约定的,由其协议补充或按照交易习惯等因素来确定;如果...
执行期限 1、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但中止执行的期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具有合同履行变更的客观事实;合同履行的变更不仅包括交易和经济状况的变化,还包括非经济事实的变化。2、合同履行变更发生在合同生效后,履行终止前。3、合同履行变更不是当事人可以预见的。如果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能够预见,说明他承担了事件的风险,因此不适用合同履行变更原则;如果当事人对合同履行变更事实上没有预见,但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应当可以预见,那么仍然不能主张合同履行变更。四、合同履行变更不能归责于双方。也就是说,双方对合同履行变更没有过错。5、原合同履行因合同履行变更而不公平。合同履行变更后,通常会导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失衡。如果合同继续履行,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
变更合同履行期限的条件如下: 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 经协商,双方同意变更履行期限。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按照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和保密义务。 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变更合同。 第五百四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般在合同中约定,当事人应当在履行期限内履行债务。延期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合同的履行方式主要包括运输方式、交货方式、结算方式等,由法律或合同约定或根据合同性质确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7人已浏览
209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27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