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定单位犯罪: 1、是否为了单位的利益,是否由单位的决策机构决定。单位决策机构产生单位意志,指挥单位行为的实施,任何单位成员在单位业务活动中依据决策机构的决定实施的行为,应视为单位行为。 2、是否是以单位的名义。行为以单位的名义实施是认定单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所有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都是单位犯罪。 3、行为是否在单位成员的职务活动范围内,或者与单位的业务活动相关。单位只对其在业务范围内或与业务相关的活动范围内的行为负责。
一、单位过失犯罪怎样认定所谓过失,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是指行为人应注意并能注意而不注意以致发生犯罪事实。刑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将过失区分为普通过失与业务过失。普通过失是指在构成要件上没有特别限制的一般过失。而业务过失是指从事某项业务的人因疏于业务上的必要注意,导致发生了行为人并不希望的危害结果。单位成员在职务工作中敷衍了事,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即属于业务过失。单位犯罪主体是复合主体,是由法人或非法人社会组织为形式,以自然人为内容复合组成的特别主体,后者包括直接负责的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逻辑常识,任何单位为了单位自身的利益,都必然要求其主管人员及其他人员对单位恪尽职守。否则,单位成员对单位不尽职守,就必然导致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单位之形式严重脱离,从而使单位涣散甚至解体,这也就是说,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单位的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玩忽职守以致过失犯罪,必然有形地或者无形地危害单位利益,给单位造成物质损失或名誉损失。因此,单位成员职务上的过失犯罪不仅使国家和社会受害,单位更是直接受害者。当然,单位之受害者的身份在个案中并非都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系由于单位成员的过失,造成他人的淫秽书刊得以以合法的书号出版发行,从而严重危害社会自不必说,而出版单位在这种出版事故中,虽然不一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由于社会影响恶劣,不可避免地会给单位造成重大的名誉损失,而出版单位的名誉实际上是一种无形资产,名誉损失则必然是无形资产的损失,并进而影响单位的经营效益,造成有形的物质损失。因此,在这种出版事故中,出版单位无疑是直接受害者之一。可见,所谓单位过失犯罪,不过是将单位成员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株连到单位(受害者)。这与单位故意犯罪是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人员为了单位的利益危害社会存在显著的差别。二、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谁来承担由上述分析可知,单位成员职务上的过失行为触犯刑律、构成犯罪,无论是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是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都应当对自己的职务过失犯罪独立地承担刑事责任,不应当株连单位没有直接责任的无辜人员。那么,单位决策者(一人或数人)的过失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应否由决策者和单位共同承担刑事责任呢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诚然,单位的决策者往往被视为单位的代表,决策者的过失似乎就是单位的过失。不过,我们具体分析职务上的过失犯罪的本质表现玩忽职守、不认真履行在单位所担负的职责等等,不难发现,单位成员(包括单位决策者)职务上的过失犯罪实际上是对单位职责和单位利益的背弃,因而,由这种职务事故的肇事者自己承担刑事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但不应当将这种刑事责任株连到处于被害者地位的单位。
单位犯罪,是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行为,单位自首作为单位犯罪后的忏悔行为,当然也是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因此,对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自动投案的实施者只能是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不能是单位本身。 (2)必须如实交代单位的罪行。投案者除了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外,还必须交代其所知道的所有其他人员的犯罪行为。 (3)关于单位意志的认定是单位自首之关键所在,它必须是单位整体意志的集中体现,即以单位的名义,且经过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其负责人员决定,如果单位内部在自首问题上有异议,适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认定。 (4)在认定单位犯罪自首时应注意,在判决书中应明确记载成立自首的是单位而非自动投案人员,以示区别。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