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的条件有:犯罪分子所犯罪行为轻罪,一般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包括自首、立功、全部退...
一、【缓刑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缓刑的适用条件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至于罪行相对更轻的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于管制刑的特点即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仅限制其一定自由所决定,故无适用缓刑之必要。 所谓"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决确定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虽然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他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判决确定的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缓刑。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 在这两个因素中,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已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应当综合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两个方面加以综合评判。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属于未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较小,应当根据犯罪人的罪后各种表现,并适当考虑犯罪人的一贯表现作出评判。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1、过失犯罪相对于故意犯罪要优先考虑 因过失犯罪罪过小主观恶性深再犯能性小优先考虑 2、少年犯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要优先考虑 少年犯多受社会良影响和诱惑走上犯罪多偶犯且塑性强易于改造应教育主各国对于少年犯都有特殊保护措施我国台湾规定少年犯受三年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宣告者宣告缓刑而成年犯则受二年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宣告者 3、轻微性质犯罪相对于严重性质犯罪优先考虑 比相同条件下故意伤害要优先于故意杀人考虑强制侮辱妇女要优先于强奸罪考虑等 4、从犯、胁从犯相对于主犯优先考虑 5、止犯、预备犯、未遂犯相对于既遂犯要优先考虑 6、积极赔偿相对于消极赔偿要优先考虑 7、刑事诉讼开始认罪并始终认罪相对于时供时翻优先考虑(当种情况指庭审都认罪庭审时认罪则适用缓刑)实际反映人悔罪心理和态度英国被告作出认罪越早量刑折扣幅度也越大 8、自首立功相对于被迫认罪要优先考虑 9、无前科相对于有前科要优先考虑 10、社会影响小案件相对于社会影响大要优先考虑 11、行人犯数罪时般要适用缓刑因行人犯数罪说明连续犯罪主观恶性大再犯能性大难保证再继续犯罪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正确适用缓刑若干规定》指出: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共同犯罪情节严重主犯或者犯有数罪适用缓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9人已浏览
128人已浏览
224人已浏览
12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