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目前在我国出现了冤案错案,就给予国家赔偿,从没听过哪个部门被追责。...
具体视办案人员是否违法而定。如果其行为违法,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追究责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法官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法官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二)贪污受贿;(三)徇私枉法;(五)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六)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审判工作秘密;(七)滥用职权,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八)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九)拖延办案,贻误工作;(十)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十一)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十二)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十三)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另外,根据《法官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法官有本法第三十二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四条规定,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冤假错案的申诉问题,实际上是指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职权提起再行审理的特殊诉讼程序。目的在于对已生效而确实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通过再次审理并作出判决予以纠正。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法院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10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二审终审判决后,仍然不服的,可以提起申诉要求再审。根据法律规定,对于符合再审条件的案件,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六个月。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抗诉的案件,审理期限适用前款规定;对需要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自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期限适用前款规定。
通过上诉程序,可以向上级法院或者最高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上诉。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在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的,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在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第一、第三、第十二、第十三条规定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16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295人已浏览
33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