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所谓帮助,是指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准备工具、扫除障碍、出谋划策、提供条件、撑腰打气、坚定其毁...
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司法工作人员为徇私枉法、枉法裁判而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触犯徇私枉法或者枉法裁判罪,属于牵连犯罪。因此,他们应该选择重罪,即徇私枉法或者枉法裁判。 (二)本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界限。(1)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后者是特殊主体,只有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才能构成其罪。 (2)帮助的对象不同。本罪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中的当事人,包括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民事、经济、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后者的当事人仅限于刑事诉讼的当事人。(3)不同范围的毁灭和伪造证据。本罪证据可以是刑事诉讼证据,也可以是民事、经济和行政诉讼证据;后者仅限于刑事诉讼,包括附带民事诉讼的证据。 (4)对情节的要求不同。本罪必须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而且后者没有这个要求。(5)发生时间不同。本罪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中,也可以发生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也可以发生在上述诉讼之前;而后者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在刑事诉讼前,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构成犯罪的,应当以本罪处罚,而不是构成后罪。 (6)侵犯的对象不同。本罪侵害的对象不仅包括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还包括司法机关正常的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活动;而后者只侵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处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司法人员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诉讼活动的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行为人必须毁灭、伪造的是他人作为当事人的案件的证据。毁灭、伪造自己是当事人的案件的证据的,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而没有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换言之,行为人所毁灭、伪造的必须是有关他人的诉讼案件的证据。当行为人与其他人均为案件当事人时,如果行为人所毁灭、伪造的证明在客观上仅对(或者主要对)其他当事人起作用,或者行为人主观上专门(或者主要)为了其他人而毁灭、伪造证据,则由于存在期待可能性,应认定毁灭、伪造其他当事人的证据。在我国,采纳第三种观点也不存在“方法论”问题。因为刑法第307条第2款所规定的“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本身就包含了主观上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意思。行为人所毁灭、伪造的证据,不限于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证据,而应包括其他诉讼当事人的证据。例如,帮助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也应以本罪论处。毁灭证据,并不限于从物理上使证据消失,而是包括妨碍证据出现、使证据价值减少、消失的一切行为。伪造证据,一般是指制作出不真实的证据。如将与犯罪无关的物改变成为证据的行为,就属于伪造。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中的“帮助”,与共犯中的帮助犯的“帮助”不是等同含义。本罪中的“帮助”是一种实行行为,刑法条文使用“帮助”一词,主要是为了说明诉讼活动的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成立本罪,同时表明行为人是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所以,下列行为均属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1)行为人单独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2)行为人与当事人共同毁灭、伪造证据。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与当事人并不成立共犯。(3)行为人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并不是帮助犯,而是正犯。(4)行为人唆使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4人已浏览
877人已浏览
281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