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国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和国有金融机构委派到非国有金融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给他人使用。多次挪用公款不还的,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数额认定。挪用公款给其他个人使用的案件,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对使用人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二)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卫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给他人使用。多次挪用公款不还的,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数额认定。挪用公款给其他个人使用的案件,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对使用人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为大家总结了一下相关法律中的规定,发现属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四种,具体的内容在上文中进行了阐述。但是在实施了挪用公款行为之后,此时要求同时达到了规定的数额,那么才会被认定构成挪用公款罪,我国对此罪的立案数额规定为5000元,即实施了相关行为之后,同时数额达到5000元的,就会成立此罪。
(1)主观方面:本罪主观方面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是公款,故意挪作他用,犯罪目的是非法取得公款使用权。但其主观特征只是暂时非法取得公款使用权,打算以后归还。至于行为人挪用公款的动机,可能有很多种,有的是为了盈利,有的是出于暂时的家庭困难,有的是为了赞助他人,有的是为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具体来说,挪用公款罪主观上有以下特点:1。挪用公款是非法的。也就是说,行为人未经批准或许可(包括直接明示许可或间接明示默许),违反规章制度私自使用公款。其中,规章制度是广泛的,因此挪用的非法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故意违反公款管理规章制度,二是故意违反公款使用规章制度,未经合法批准。2、挪用的初衷是指私用、移用、占用和借用公款。行为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占有公款。其中,行为的目的包括:(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⑵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3)挪用公款进行盈利活动。3、挪用不侵吞公款,而是准备归还,具有擅自借用的特点。即使挪用后不能归还,也不是因为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占有,而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客观原因。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在认定挪用公款罪的主观方面,可以把握以下几点:是否知道是公款;是否故意非法使用;是否只是想暂时挪用;以后是否准备归还。当挪用人与使用人不一致时,如果挪用人不知道使用人使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只能根据挪用人的内容,按照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或者挪用公款,由个人处罚。挪用人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按照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处罚;挪用人开始作案后,主观故意从暂时挪用发展为非法永久占有的,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真的具有非法永久占有公款的目的,无论这种占有是否客观存在,只要超过三个月未偿还,就按挪用公款罪处罚,不按贪污罪或侵占罪处罚。侵犯本罪的对象主要是公款。这不仅包括国家和集体的所有货币资金,还包括国家管理、使用、运输、汇兑和储存过程中的所有私人货币。(2)客观方面:本罪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大额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大额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行为人挪用公款。也就是说,行为人未经合法批准,擅自将公款移作他用。二、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利用其主管、管理、处理公款的职务的便利。3、行为人挪用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所谓归个人使用,不仅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还包括挪用者交给他人使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6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351人已浏览
24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