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合法追讨拖欠货款的条件: 1、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交易合同、送货清单、收据、对账单、银行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 ...
当协商不成的时候,就要考虑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有“仲裁”和“诉讼”两种方式。...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当协商不成的时候,就要考虑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严格来讲,诉讼是比较有效的能够解决纠纷的途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实践中,如果当事人手里有足够充分的证据,那么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此时获得胜诉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因此拖欠货款起诉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才能判定最后是否有用。通过法律手段提起起诉,向对方追收欠货款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证据问题打官司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打证据。只有提交的证据充分,法院才有可能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否则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签订合同以及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注意保存有关往来的材料,以防发生纠纷时措手不及。具体的说,主要有以下证据。 1、要有欠条、对帐单、结算书等债权凭证,这些证据也是最有力的证据。 2、如果没有这些直接的债权凭证,就需要要合同书、送货单、订货单、入库单等证据,这些单据应有对方加盖公章或者法定代表人签字。如果没有加盖公章或者法定代表人签字,对方在法庭上就有可能否认这些单据。 3、此外,双方在交易往来中的付款凭证,比如支票等,也是重要的证据,可以证实双方之间存在交易关系。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形成的会谈纪要、往来函等,可能会对原合同有一定的补充或变更,这些证据都应当注意保存。只要这些证据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也是非常充分的证据。如果收集证据确有困难的,必要时也可以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二)财产状况 1、起诉前应当详细了解对方的财产状况,包括房屋、土地、车辆以及银行存款等。 2、如果对方有财产的,在起诉的时候应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对方在诉讼期间转移、隐匿或者变卖财产,以便案件审结后能顺利执行。 3、起诉的时候要抓住有利时机,当对方有财产的时候起诉并进行保全,所达到的效果是最好的,往往可以取得案件的主动权。 (三)诉讼时效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是两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开始计算。对于有确定还款日期的,应该在该还款日期届满之次日起两年内起诉,超过该期限的,就会丧失胜诉权,诉讼请求就会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对于只有送货单而没有确定还款日期的,应该在送货单日期之次日起两年内起诉。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或债权人主张权利或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所以,对于那些未及时付款的债务人,应及时的提起诉讼或发送书面的催收通知书,以防止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债权得不到保护。 (四)提起诉讼及申请执行为了便利诉讼,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应该具备管辖权条款,也就是说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法院管辖或仲裁委员会仲裁,不能同时选择法院管辖和仲裁委员会仲裁。若选择法院管辖,应在合同中直接约定我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既方便诉讼,也节约诉讼成本。若选择仲裁,则在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名称,如佛山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可能会导致仲裁条款无效。相对来说,仲裁实行一局终裁制,不能上诉,具有效率高的优势,费用比诉讼要高。
(1)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交易合同、送货清单、收据、对账单、银行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 (2)证明债务人主体的身份资料债务人是自然人的需要其身份证复印件、居住地址等。债务人是公司的最好有银行帐户。要特别注意公司更改名称和住所,使得债权人无法找到他们,借此逃避债务。有的公民也经常迁移住地户籍,时间长了就查无其人。所以债权人必须注意保留搜集债务人的信息资料。 (3)要有最好有债务人的财产线索很多债务人往往声称无还债能力,事实上却隐匿财产。为了防止胜诉后拿不到财产,应注意搜集债务人的财产线索。(4)要注意诉讼时效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就拖欠货款而言,就是从债务到期而对方拒绝归还时起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向法院申请向对方发出支付令,对方在15日内不履行或不作回应,可以直接转诉讼。取得生效胜诉判决后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可以查扣其名下财产。 支付令的条件: 1、当然首先想要申请支付令,只有债权人的身份才可以。 2、申请支付令,只适用于债权人要就债务人归还金钱或者是有价证券,其他的归还建筑或者是物品的,都不适用申请支付令。 3、申请支付令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有管辖权的法院只能是债务人经常居住地的基层法院管辖 4、支付令能够送达到债务人的,也就是说以下两种情况,支付令不能送达: (1)债务人下落不明,要采用公告的方式才能送达。 (2)债务人不在中国领域居住的,情况比较复杂的。 5、写好申请书,内容:债务双方的名称、地址、要求归还的数额、有价证券的种类、债务发生的时间、并且尽可能的提供证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33人已浏览
849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16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