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对自首者的适当量刑是从宽制度得以正确进行的保证,根据中国刑法第57条规定的量刑一般原则和司法实践经验,一般认为,自首量刑的一般原则应掌握下列...
对自首者的适当量刑是从宽制度得以正确进行的保证,根据中国刑法第57条规定的量刑一般原则和司法实践经验,一般认为,自首量刑的一般原则应掌握下列...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对自首者的适当量刑是从宽制度得以正确进行的保证,根据中国刑法第57条规定的量刑一般原则和司法实践经验,一般认为,自首量刑的一般原则应掌握下列三点: 1、主要根据犯罪事实。犯罪人投案自首可以使其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社会的持续状态结束,但是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并不会因自首而消灭。犯罪人投案自首,仅仅表明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态度,并不会改变其原来犯罪事实。因此,审判人员在决定对自首的犯罪分子量刑,必须以其犯罪事实为主要根据。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首先按照自首者罪行的轻重对照有关法律,拟定一个刑罚幅度,而后结合自首的从宽情节,所以要把握好度,做到严宽适度,不枉不纵。 2、具体考虑自首情况。主要包括: (1)自首的时间。犯罪人投案自首的时间早晚,说明其悔悟时间的早晚;同时也说明了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的持续状态长短。 (2)自首的原因及动机。犯罪人犯罪之后的认罪、悔罪、悔改心理是自首动机的三大要素,悔罪态度好的情况下,投案自首的,也说明了其悔悟的程度,量刑时也要考虑; (3)交待罪行的情况。交待罪行是否彻底,是否主动,也说明了投案者是否是真心悔悟的; (4)犯罪分子有无主动表现。这四大情节,审判人员在量刑时一定要注意的。
关于2自首与立功的区别,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立功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 自首和立功都是法定量刑情节。 一、共犯人在自首和立功上成立要件不同: 1.共犯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本人同案的同案犯罪事实,成立自首; 2.共犯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与本人不同案的同案犯罪行,经查证属实,或者共犯人协助抓获同案犯,成立立功。 二、法律效果不同: 1.自首对事(即自首的罪行)不对人,采取相对从宽处罚原则: (1).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具体确定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2.立功对人(即犯罪人)不对事: (1).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仅限于自首之本罪,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68条第二款的规定【即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刑法修正案(八)删除关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条款。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财产不合法而故意占有,案发后又故意拒不说明财产的真正来源,或者有意编造财产来源的合法途径。坦白有三个构成要件: 1.犯罪人被动归案; 2.犯罪人如实交代的是被指控的罪行; 3.犯罪人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坦白原为酌定量刑情节,《修正案(八)》增设了第67条第3款,使坦白成为法定量刑情节。[2]根据本款规定,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例如,归案后的犯如实供述人质的所在地点,使人质获救的,归案后的爆炸犯如实供述爆炸物的安放地,避免了爆炸事故的,可以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5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988人已浏览
43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