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
扣除三险一金后,再扣除3500元,适用20%的个人所得税率,6500*20%-555=745元,应纳745元个人所得税,一万元是已经扣除三险...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62号:)第三条规定,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按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 根据上述规定,母公司投资合同涉及土地使用权转让应按“产权转移书据”贴花。
应该用你的工资减去社保、公积金缴费金额后,再扣除3500免征额进行计算 所以,具体的计算公式,要参照当地的社保、公积金缴费相关规定才能准确的给出! 工资所得税计算公式以广州市为例,假设工资6000元,以6000元为基数缴纳社保、公积金(公积金比率假设为8%) 个税应该为: (6000-630(社保)-480(公积金)-3500)*3%=41.7元
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应将纳税义务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一)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一费用扣除标准一速算扣除数)÷(1一税率)(二)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公式(一)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级距(详见所附税率表一、二、三)对应的税率;公式(二)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因此,算出你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然后,用税后工资+个人所得税就得到税前工资了。应税所得额=(3286.-25)÷(1-10%)=1814.07应纳个人所得税=1814.07×10%-25=159.61税前工资=3286.46+159.61=3446.07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01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151人已浏览
1,3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