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若认定犯罪嫌疑人成立累犯的话,那么一律是不能对其宣告缓刑的。...
根据刑法,累犯不得缓刑,不符合缓刑条件。缓刑的对象和条件:1。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这表明,被判处三年以上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能。我国刑法第74条明确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因为缓刑的适用是以罪犯有悔罪表现,不致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为条件的,而累犯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如果对累犯适用缓刑,就违背了我国刑罚的目的,所以累犯不能适用缓刑。
累犯可以被判缓刑,但累犯和犯罪集团的主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根据我国刑法典第七十二条、第七十四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轻罪犯。而且犯罪的轻重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的轻重相适应。我国刑法典之所以规定缓刑的适用对象为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犯罪严重,社会危害大,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至于犯罪性质相对较轻的犯罪分子,由于法院不仅根据犯罪性质进行具体量刑,而且认为有必要适用管制刑罚进行处罚,因此将管制刑列为不适用缓刑制度的独立刑种。所谓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决确定的刑期,而不是法定刑期。虽然犯罪分子所犯的法定刑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他有减轻处罚的情节。判决确定的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适用缓刑。(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就是说,虽然有些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他们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被拘留或者危害社会,也不能宣布缓刑。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分子尚未适用缓刑,不再危害社会只能是法官的一种推测或预判。这种推测或判断的依据只能是犯罪情节轻微,犯罪分子悔罪表现良好。在这两个因素中,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已有犯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的社会危害较小,应从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两个方面综合判断。犯罪分子悔罪表现较好属于未然罪范畴,主要表明犯罪分子再犯的可能性较小,应根据犯罪分子的各种表现,并适当考虑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作出判决。(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再犯新罪。因此,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若认定犯罪嫌疑人成立累犯的话,那么一律是不能对其宣告缓刑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2人已浏览
158人已浏览
97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