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可以看出职务犯罪是属于贪污受贿罪方面的内容的,因为职务犯罪往往都...
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是利用职务之便; 2、是滥用职权; 3、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当...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以及经办一定事项等的权力; 2、依靠、凭借自己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或利用其他人员的与职务、岗位有关的权限; 3、依靠、凭借权限、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对己有所求人员的权限,如单位领导利用调拨、处置单位财产的权力; 4、出纳利用经手、管理钱财的权利; 5、一般职工利用单位暂时将财物,如房屋等交给自己使用、保管的权利等。 6、必须有侵占的行为。本单位财物,是指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包括本单位以自己名义拥有或虽不以自己名义拥有但为本单位占有的一切物权、无形财物权和债权。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1、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非法持有和使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2、职务犯罪主要是指掌握一定管理、支配公共财产、人事关系等多种实权的国家公务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的高层次、高智商犯罪,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腐败制造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对经济建设和政局稳定起着破坏作用,使国家和人民身受其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09人已浏览
209人已浏览
292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