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工伤鉴定是不能在异地进行的,需要在缴纳社保当地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的。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
【工伤办理程序】《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1、【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是确认劳动关系。认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劳动合同;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用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工伤认定应当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 首先,工伤认定是一种行政行为,需由有关行政部门负责。在我国,负责社会保险工作的行政部门是劳动保障部门,从事工伤保险具体事务管理的单位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条例将工伤认定的权力授予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不是经办机构。有关个人或者所在单位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其次,工伤认定部门的层次与工伤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相同。一方面,收支平衡是工伤保险基金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工伤保险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工伤认定是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的前提条件。为了便于工作的衔接和管理,条例规定工伤认定工作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关于工伤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如自治州、地区行署等地的统筹层次,由各省、自治区确定。 需说明的是,直辖市实行的是省级统筹,但其不应当承担工伤认定的具体事项。为此,条例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应当由直辖市进行的工伤认定,按照属地原则由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 另外,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弄虚作假将不符合工伤条件的人员认定为工伤的,或者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必须遵守条例规定的条件、时限、程序等项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不得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受贿、贪污等。
(一)用人单位未按上述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二)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应当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1人已浏览
218人已浏览
197人已浏览
10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