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买二手房要忌讳的有: 1、查看房屋手续是否齐全。 2、检查产权是否明晰无纠纷。 3、交易房屋是否在租。 4、土地情况是否清晰。 5、房屋是否...
买二手房的禁忌是:1。检查房屋手续是否完整。2、检查产权是否清晰,无争议。3、房屋是否出租。4、土地状况是否清楚。5、房子是否合法。6、合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购买二手房手续: 1.买方要对房子的产权进行调查。审定房屋产权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要注意产权证上的业主姓名与售房者是否相符,有无抵押或共有人等。 2.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 3.找评估公司做评估。这个过程一般来说要5~7个工作日。 4.贷款的房子要办理相关按揭业务。如果是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组合的,则要向公积金和银行同时申请。这是整个二手房自行交易过程中耗时间的阶段,通常要40个工作日左右。 5.按揭办理下来后,要注意注销该物业的他项权证。 6.将合同交到房管部门产权交易相关办事窗口,拿受理单。 7.凭受理单到农税缴纳相关税费,拿契税完税证。 8.凭完税契证到土管部门办理国土证。
一、房屋质量如何认定(一)房屋质量认定房屋质量是买房时十分重要的一个考核因素。就目前二手房市场而言,由于其使用时间较长,因此可能存在管线老化或走线不合理、墙体爆裂或脱皮明显、天花板渗水、防水防火性能较差等状况,因此购房者在选购二手房时应注意这些因素。(二)户型面积确定购房者在购买房时要尽量选择自己更看中哪一方面。首次置业者可以选择户型小、总价相对较低的房屋过渡;而经济宽裕的则可以购买那些户型相对较宽敞的房屋。(三)探访邻里是否和睦邻里之间是否和睦关系到购房者日后的居住生活状态,好的邻居会让你生活愉快。通过衣着和生活规律判断在此居住人们的社会层次,拜访楼上、楼下、左左、右右的邻居,了解他们在此居住是否顺心。这样,不但能够提前与邻里之间打好基础以便日后好相处,同时亦能知晓购房者所购买房屋的整体居住氛围与自身需求是否相符。二、怎样处理房屋质量问题房屋质量的问题是很专业的。首先,要看该套房屋是否具备质量合格的文件。根据规定,房屋交付的时候,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根据《商品住宅实行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的规定》,向买受人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住宅质量保证书一方面明确了该商品房的质量合格,另外也明确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对所售商品房承担质量保修责任。在保修期内发生的属于保修范围的质量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其次,如果商品房具备上述文件,但是购房者还是认为存在质量问题,可以申请鉴定。《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商品房交付使用后,买受人认为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委托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重新核验。经核验,确属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买受人有权退房;给买受人造成损失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觉得要彻底搞明白房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可以申请鉴定。如果鉴定确属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则可以退房并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如果鉴定主体结构质量合格则可以按照房屋保修规定要求开发商进行保修。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第十三条“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出卖人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出卖人拒绝修复或者在合理期限内拖延修复的,买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修复。修复费用及修复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出卖人承担。”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也为解决商品房质量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手房买卖过程中主要是一些税费的费用,要根据房子的面积和价格来计算的;下面有详细的二手房要缴纳的各种税费:1、契税(买方缴纳):普通住宅按买价征收1.5-2%;90平米以下首套住房按买价1%征收;非普通住宅或二套以上房产按买价3-4%征收(普通住宅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下;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别土地上的住宅平均交易价格1.44倍为普通住宅,否则将按非普通住宅对待。);2、营业税(卖方缴纳):取得房产证未满2年按房价的5.6%收取,取得产权证满2年的非普通住宅按差额5.6%征收,满2年普通住宅免收;【政策满两年免税】3、个人所得税(卖方缴纳):,按1%或交易差价的20%收取;【满5年唯一普通住房免交】4、交易费:6元/平米,双方各付一半;5、登记费:80元,买方缴纳。6.房屋价格必须要由当地房管部门指定的评估机构认定,你还需交几百元的评估费。7.如果是通过中介交易的,还需要交纳一定的中介费,由于目前各中介公司的收费各不相同,这需要您具体咨询相关的中介公司。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15人已浏览
189人已浏览
287人已浏览
1,6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